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主要目的为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安全防范系统的可靠性、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本规范是安全防范领域的重要技术依据,与《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等共同构成完整的安防标准体系,旨在为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权威指导。
一、编制背景与目的
-
背景
随着社会安全需求的提升,入侵报警系统作为安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复杂性、技术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日益提高。为统一技术要求、避免设计缺陷,需制定科学、严谨的工程设计规范。 -
目的
-
明确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
-
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及报警响应效率;
-
推动安防系统与其他智能化设施的协同联动。
-
二、适用范围
-
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场所、重点防护区域(如金融机构、文博单位)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
-
不适用于军事、核设施等特殊安防场景(需参照专项标准)。
三、核心原则
-
风险等级匹配: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划分防区并配置相应防护措施。
-
可靠性优先:设备选型需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降低误报、漏报率。
-
联动协同: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无缝联动,实现报警复核与快速处置。
-
可扩展性:预留系统扩容接口,适应未来技术升级需求。
四、与其他标准的协调
-
供电与防雷设计需符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
系统验收需参照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
-
设备安装与布线应符合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要求。
五、实施与监督
-
工程设计单位应严格遵循本规范,结合现场勘查结果制定实施方案;
-
施工单位需按图施工,关键环节(如防区划分、报警联动)须经第三方检测;
-
工程验收以功能测试、误报率评估及记录完整性为核心指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