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48-2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是中国现行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的国家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实施,替代了原行业标准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涵盖住宅、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类型,旨在保障电气系统安全、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以下是其主要内容及关键点:
一、标准主要内容
- 总则
- 强调电气设计需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原则,并满足智能化需求。
- 明确适用范围和与其他规范的协调关系(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 供配电系统
- 负荷分级:根据建筑功能对电力负荷进行分级(一级、二级、三级),明确不同级别负荷的供电要求。
- 电压选择:推荐低压配电电压为220/380V,高压配电电压根据负荷容量选择。
- 电能质量:对谐波抑制、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等提出技术要求。
- 配变电所设计
- 配变电所的位置选择、设备布置、通风散热、防火防爆要求。
- 变压器容量选择需考虑负荷特性及节能要求,推荐使用高效低耗设备。
- 低压配电系统
- 配电方式(放射式、树干式、混合式)的适用场景。
- 线路保护(短路、过载、接地故障保护)及选择性配合要求。
-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的设置条件。
- 应急电源与备用电源
- 应急电源(如柴油发电机、UPS、EPS)的配置要求,确保消防负荷、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
- 备用电源切换时间需满足不同负荷需求(如消防设备≤15s)。
- 电气照明
- 照度标准、照明质量(显色性、眩光控制)、节能措施(LED光源、智能控制)。
-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集中控制型系统)。
- 防雷与接地
- 建筑物防雷分类及相应措施(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 接地系统类型(TN-S、TN-C-S、TT等)的选择及安全要求。
- 等电位联结的实施细则。
- 智能化系统
-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门禁)、信息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网络)的设计要求。
- 强调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性和兼容性。
- 消防电气设计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的联动控制逻辑。
- 消防设备配电线路的耐火、防火措施(如矿物绝缘电缆)。
- 新增消防电源监控系统和防火门监控系统的强制要求。
- 节能与绿色建筑
- 电能计量与能耗监测系统的设置要求。
- 可再生能源(光伏、储能)接入的设计原则。
- 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高效选型标准。
二、主要更新与重点变化
- 强化消防电气安全
- 新增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监测消防设备电源状态)、防火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防火门启闭状态)。
- 明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需符合《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
- 智能化与信息化
- 细化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与物联网、5G等技术融合。
- 数据机房、弱电井道的设计需预留扩展空间。
- 节能环保要求升级
- 规定公共建筑需设置电能管理系统,实现分项计量。
- 推广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 细化特殊场所设计
- 医疗场所、教育建筑、数据中心等特殊场所的电气设计补充技术要求。
- 医疗场所的IT系统(隔离电源)配置要求更严格。
- 安全防护措施
- 强调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置(如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
- 儿童活动场所插座安装高度不得低于1.8m。
三、设计应用注意事项
- 强制性条文
标准中黑体字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如消防设备配电线路的耐火保护)。 - 与其他规范的协调
-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等配套使用。
- 涉及人防工程、医疗建筑时需同步满足专项标准。
- 审查与验收
- 设计文件中需明确负荷分级、应急电源容量、消防联动逻辑等关键参数。
- 施工图审查重点关注消防电气、防雷接地、节能措施的合规性。
四、典型应用场景
- 住宅建筑:户内配电箱回路划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预留、智能家居系统集成。
- 商业综合体:应急电源容量计算、公共区域照明控制策略、客流监控系统设计。
- 医院建筑: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UPS不间断电源配置、手术室应急照明。
评论0